《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6 09:23:04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材首先出示2×6 =12、20×6=120、200×6=1200 ,让学生依据给出的乘法算式,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再出示20×4=80,10×4=40,5×4=20,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提出猜想。

学情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掌握这些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法运算的理解以及今后自主探索和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几(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上,能更多的体验一般策略和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3例题,P83-84“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4、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和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用计算器玩游戏

要求:在1-9中任意选一个数,然后用计算器把这个数乘3,再乘127,算出结果。只要一报出结果,老师马上能知道,一开始在1-9中任意选择的是哪个数。

【意图:计算器作为探索的工具并以游戏方式载入一是有利于激活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同时对游戏中隐含的规律产生好奇,为后继进一步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1、刚才我们用计算器玩了个小游戏,今天课上我们还要用到计算器,我们要用它来探索规律。(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看了这个课题,现在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三个方面:①什么规律? ②怎样研究? ③有什么用?

【意图:一开始提出探索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探索的内容和方向,把重点集中到探索和发现规律上来,本课的着力点自然地凸现了出来。】

三、探索规律

(一)建立猜想

1、用计算器计算:36×30的积。

2、36、30在这个乘法算式中叫做什么?1080又叫做什么?

3、猜想: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可能会有什么变化呢?比如,一个因数36不变,把另一个因数30乘2,或者把30乘10,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再比如,一个因数30不变,另一个因数36乘8,或者乘100,积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能不能来猜一猜?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3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教材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在以前计算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过,但是没有总结成规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探索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要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探索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说理、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数学语言刻画这个规律,感悟函数的思想方法。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体验归纳规律的方法,从面获得一定的价值体验。

成功之处:

1.引导学生经历规律发现的过程,让过程在孩子的经历中变得清晰。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规律的发现过程,把发现的过程细化、广泛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在起初的观察里思维灵活的学生尝试说出“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接着引导学生理解“也”的含义,强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是相同的”。在这里学生的已有水平已经达到了初步认识“积的变化规律”,接下来让学生举例,深化规律。这个过程,让学生感悟到规律的得出要经过探索、猜想、验证,归纳。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

2.体验成功,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每个孩子都期待成功,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数学要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在举例子的过程中,举不同的例子来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消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3.体会快乐的同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非常讲究严谨性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特点,突出教学的严谨性。这节感受数学严谨性就是渗透在各个环节。比如发现了“两个数相乘,因数乘几,积也乘几”再让学生说说理解;老师也展示自己的想法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冲突;这些都是数学严谨性的体现。

不足之 ……此处隐藏7245个字……p>

6×2= 12 80× 4= 320 6×20= 120 40× 4= 160 6×200= 1200 20× 4= 80 我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发现规律,让他们把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中鼓励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出规律。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想归想,设计归设计,但教完这一堂课,留给自己更多的是无尽的思索不满意。在课堂中,为什么学生的兴趣调动不起来呢呢?自己在活动中真正做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了吗?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了吗?学生在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规律了吗?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一连串的问号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我静坐下来,对自己这节课进行了细细的回顾与反思。

1、要求不是十分明确。在要求学生观察第一组式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时,由于要求不明确,引导不到位,很多同学都只是关注口算的计算方法,而不是关注因数和积是如何变化的,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

2、鼓励性语言不到位。这节课的特点主要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考、探索、讨论、发言,但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好的数学老师应该善于营造一种成功、快乐的.对话情境。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而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针对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以使学生畅所欲言。

3、在本课教学中,由于本课例题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通过口算就能直接算出答案,无需通过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这就给部分思维发散性较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假象,以至无法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一点在学生举例验证时表现最为明显。而惭愧的是老师我并没能好好引导。

看来,在课堂上,学生真正主动探索知识的目标并不太容易实现。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在同行的帮助下,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长进。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完后自己静静的坐下来想,发现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从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对于要求不明确。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发现了算式中从在一定的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在接着写两个,再让学生自己接着写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在跟着老师的要求写,而有的学生自己随意的写,使得部分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偏向,故有的学生就不明白了,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

2、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如:在让学生计算给出的两组算式时,没有明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完成,使得有的学生就自己随意去完成,故让学生总结发现时,有的学生不明白而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再一个就是在引导学生探索变化规律时,就提的问题太多,使得学生没有独立分析和自主发现。

3、缺乏耐心,不善等待。如:当学生没有自觉地应用规律进行计算时,教师缺乏耐心,直接请发现规律的同学起来说。如果当时能引导这位同学观察一下,因数怎样变化的,能不能不计算就报出积是多少?等待会让课堂和谐、大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了。

4、练习设计的不够全面和精细。在练习的设计中缺乏逆向思维的练习,可以设计当两个因数同时变化时,这时积将如何变化的情形,而是在教学时只在拓展练习——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求积发现规律的题。

5、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应加强。本节课在开始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只出示一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充分挖掘这组题的价值。如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让学生充分利用习题资源理解规律,既强调了规律的统一性,又节约了时间,这样第二组题就可以用来验证规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

一节课下来,留给自己的是太多的思考。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长进。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4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因此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两组算式调整为一组乘法算式。这一组算式是以能够体现我们课本所要传达的信息与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这一组算式去发现问题,从而去经历发现规律——总结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这四个层次的学习。在这四个层次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交流、归纳等方式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体验发现规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但是在这节课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虽然能够通过例题找出积的变化规律,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懂得该规律的应用。这在后面的练习时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学生还是用以前的老方法进行计算,而不是找到规律直接写得数。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练习,也多关注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他们能更积极更有目标的去思考。

2、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交流,从而归纳积的变化规律,有部分学生还是不敢举手大胆的交流。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说错了,让别的同学取笑。针对学生不敢发言,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信心,使学生畅所欲言。

3、由于学生参与度不够,导致课堂进度受影响,设计的巩固练习题没有全部进行完。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15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例4---“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在这个过程的探索中,我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辨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觉还不错的地方:

1、我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举例像书上那样写出2组算式,还设计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发现,这样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对后面规律的揭示起到铺垫的作用。

2、通过规律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练习的设计能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自如,并且重视每次练习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1、教师的`语言不够简练,在教学2的规律时让学生探究规律的时间太多,有的时候学生已经说的很好了就不要让其他学生再说了。

2、教师的提问要精练,例如教师提问“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可以换成“这节课我们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