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得体会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心得体会1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十分注重、学生非常喜欢,都希望做好每一个实验。然而,在自然实验教学中,常会因器材或某些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小,造成许多困难,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影响实验的效果。如介绍实验器材、观察动物形态、动态、发现客观事物的一些规律和现象等等。
视频展示台的显微镜头一般可将实物放大到600倍以上,可以很清晰的显示微小的事物,增大其可见度。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视频展示台,可以解决实验中的难题,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介绍实验器材时,巧用视频展示台进行有效的指导。
实验教学中,介绍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且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关键一步。在小学自然实验器材中,有许多实验盒,诸如简单机械实验盒、电流实验盒、物体沉浮实验盒、一、二年级自然实验盒等等,这些实验盒为学生分组实验提供了方便。但盒内器材太小,在知道学生选用器材时,由于器材可见度小,学生很难看清老师手中所拿的器材,确实给学生学习上带来了不便和麻烦,教师只好一组组地去指导,真是费时费力。例如,在使用简单机械实验盒时,要学生拿出旋坚碟形螺母,教师把它出示给学生,前排的学生看清了,而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一片茫然。自己既不认识旋坚蝶形螺母,又看不清老师手上拿着什么,就相互询问甚至下位走向讲台,这样一来教师里一片混乱真烦人。我想,这个问题得想想办法解决,后来我将器材放于视频展示台上,难题解决了。教学时,我将旋坚牒形螺母往视频展示台上一放,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屏幕上的旋坚牒形螺母的形状和正反两方面的样子,这样一来学生能很快地认识它并把它拿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凡是介绍实验器材,我都采用视频展示台投影,真是省时省力,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好极了。不仅如此,我还将这一方法用于科技活动,采用视频战士台指导学生组装车模、海模、航模,收效佷不错。
二、在观察动物动态时,巧用视频展示台进行有效地观察。
小学自然教学的对象是儿童,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儿童认识物体必须建立在充分感知物体的基础之上,感知得越深,认识就越准确。如在感知蚯蚓的运动方式时,将蚯蚓放到玻璃片上,学生用放大镜从玻璃的另一面看到了刚毛,但要观察其运动方式并不容易,一是有些学生不太会观察,二是在玻璃片上蚯蚓的运动幅度不大,看不清。实验时我灵机一动,将蚯蚓放到视频展示台上,打开视频展示台,学生在屏幕上看到了一条蠕动的蚯蚓,教室里静极了,几十双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由于视频展示台的放大作用,蚯蚓蠕动的动作非常清楚。学生不仅感知了蚯蚓的运动方式,而且印象非常深刻。这以后,我把观察昆虫或其他动物的动态实验也尽可能采用视频展示台投影进行有效的观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视频展示台的光热作用,动物放在视频展示台上的时间不宜太长。
三、在了解物体的变化过程中,巧用视频展示台进行有效地探究。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很难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对一些物理化学的变化过程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去理解掌握。例如在灰锰氧溶解的实验中,了解灰锰氧溶解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一小粒灰锰氧为什么会在水中不见了?它究竟到哪儿去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巧用视频展示台投影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究活动,寻找出这些问题的最佳答案。实验时,我将一个烧杯装上三分之二的水放在视频展示台上,打开视频展示台,将一粒灰锰氧放入水中。学生在屏幕上看到:灰锰氧周围的水变红了,而且渐渐向四周扩散,水越来越红,灰锰氧越来越小,最后不见了。整个溶解过程一目了然,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点拨,学生能准确的描出灰锰氧溶解的全过程,从而掌握了溶解的实质。再如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搅拌、用热水、等用视频展示台作比较,实验效果更加清楚、明显。
四、在解答学生疑难时,巧用视频展示台进行有效的排难。
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可采用视频展示台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的实验获得成功扫除障碍。如电流实验是学生兴趣最浓、积极性最高且难度也较大的实验之一。在组装使两只灯炮同时发亮的电路时,学生的组装方法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稀奇古怪。有的两个灯炮亮了,有的亮一个,有的一个也没亮,学生困惑不解,弄来弄去不得要领。我从他们的实验中选出几种不同组装方法组装的电路,分别摆放在视频展示台上,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它们的灯炮、电源、开关、导线的连接方法,并在黑板上绘出电路图。在观察比较中引出串联、并联电路两个概念、两种方法。然后,让学生重新组装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很快成功,学生喜形于色,经过失败后的成功更能使人激动。
总之,在教学中,巧用电子教学,帮我们解决了不少的难题,让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2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探究性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现就自己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谈谈体会。
一、亲自动手,激发兴趣
比如 “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做。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霉菌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只是这个活动需要近一个星期的观察时间,在融洽整个活动中要安排时间就实验现象和结论让学生交流。一则学生有成功感;二则让学生体验完整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无论学习什么,方法最重要,探究性实验亦如此。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注重了七个步骤的记忆,忽略了七个步骤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思维顺序;注重了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忽略了各步骤的独立性。所以老师应该重点结合已做过的探究性实验和教材示例让学生理解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完整的探究思维顺序。要实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设计针对某一步骤的强化训练,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三、科学训练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要有科学的训练。
1、是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当然,我们完 ……此处隐藏11836个字……/p>
大二的我们刚刚接触模电,模电理论知识就已经使我们够费心费力的了,现在增加的一门模电实验更使我忧心忡忡,我能不能很好的完成它呢?这是心中一直存在的疑问,但疑问马上就在见到李国彪老师的第一面后就解决了。
作为学委,李国彪老师在实验前就给我和班长开了个会,在这个小会上,李老师对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比较基础的就是课前预习,完成实验,重要的也就是端正态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看待实验现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探讨……小会开完,心里就觉得在这样一个对学问严肃且对人和蔼的老师带领下,模电实验肯定能顺顺利利的开展下去。
做了那么多实验,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共射—共集放大电路吧。首先,李老师给我们把实验要求和实验原理给我们过了一遍,李老师在讲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细微,我想老师是用心良苦的,是为了让我们在自己做实验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提出疑问,进而解决疑问,这样做实验才能使我们单纯的照套老师所讲的东西,对实验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也开拓了我们的探索精神。然后,我们就开始做实验了,在做测量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电路的各个静态工作点时,是分别单独接入输入信号测量静态工作点,还是输入第一个信号同时测量静态工作点?问了几个实验小组,发现两组方法都有人采取,并且是各有各的理由,似乎都很正确,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然后便找来了李老师,把我们碰到的问题和他商量了一下,李老师听后,做出了正确的解释,并亲手做了操作,验证了解释的合理性,使我们对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使我们对模电实验更有兴趣……
就像李老师说的,实验过程中碰到了问题并不可怕,大家可以共同商量,探讨,一起解决嘛,这句话一直牢牢地记在心中,相信会一直指导我以后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模电实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不能停下我们前进的步伐,我们要向科学的最高峰不断前进。
实验心得体会15一节物理实验课的各个课堂教学环节到底有多少东西值得探究,通过参加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观摩,我找到了答案。3月13—15日,泰安市初中物理实验优质课评选活动在泰安市东岳中学进行,我有幸被学校选派去参加了观摩,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个人的一些体会。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对学习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新教材中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始终。这次为参赛教师设置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探究实验。本节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以后,对欧姆定律的一个重要应用,也就是伏安法测电阻。老师们在这节实验课的设计上可谓是各有千秋,亮点纷呈,主要有一下表现:
一、导入方式多样
1、由问题导入。比如“物理学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电阻”,“小灯泡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用电器,那么一个小灯泡的电阻会有多大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实验现象引入。利用实验演示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观察,老师提出问题:小灯泡在亮度改变的过程中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下面同学们多数会想到电流和电压,但是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同学们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到底电阻会不会发生变化,提出问题,引入实验。
二、矛盾问题的处理技巧
1、有没有直接测量电阻的工具。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老师说没有,这是不对的,肯定是有的,但是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如果说有,同学们会说,既然有直接测量的工具,那就像测电流和电压一样去测量电阻不就完了吗,还要做什么探究实验。所以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处理的就很好,他首先承认有,但是他说我们条件有限现在我们实验室不具备,那么除了直接测量以外,我们还有没有办法间接测量呢,引入伏安法的原理,很科学,过度也很自然。
2、测量结果求平均值的问题。定值电阻随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认为电阻不变,可以按照“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消除误差,得到电阻大小。但是小灯泡有所不同,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明显,每次测量的数值实际也是不同的,而且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这个时候,就不能求平均值了。有的老师没有提这个问题,有的老师就讲的很清楚。
三、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明显
参赛老师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展开实验,理顺实验环节,明确注意事项,设计电路,设计数据表格,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等等各个环节,都以学生的主观认识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设计,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但答案都是从学生口中讲出来的,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完成了思维过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效果明显。
四、现身说法,自我展示,对比提高
在本节课中老师们都利用了分组实验的基本模式,有的老师就充分利用了这种小组之间对比竞争的有效基础,在每个问题和实验环节上都设计展示和对比,让学生自己就找到了好答案的优点和坏答案的不足,从而警醒自己,完善提高。比如在设计实验电路和数据表格时,有的老师就对其中两组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展示对比,让同学们自己比较谁好谁坏。这样一展示效果不言而喻,使学生便于理解,印象深刻。
五、评估交流部分重要性的体现
这次参赛的多数老师多数都对实验探究的前期准备和中期过程做了细致认真甚至精妙的设计,但是对结论得出后的评估交流几乎没有涉及。有一位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个环节,她把学生在实验中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错误利用投影作为案例一个个做了展示,针对性很强,与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一下就找到了自己数据测量产生错误的原因,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加深了对整个实验探究的理解,另一方面,错误展示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纠正自己在试验中的问题,规范实验操作,顺利完成实验。
六、其他值得借鉴的地方
1、教师教态。 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来上,效果确实是不同的,这里面与老师的教学习惯,特别是教态,有很大关系。有的老师在讲课时,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掷地有声,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带动效果明显,掌控课堂的能力很强,学生专注度高。而有的老师,总是走来走去,说话轻声细语,缺少力度,使学生找不到教师的规律,摸不清步调,师生配合效果欠佳,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大大的受到影响。还有我发现,老师在走动当中说的话,学生很少能听进去,只有站定不动郑重其事的讲话,学生才认为是该听的而且是重要的。
2、变抽象为形象。 在这节实验课中,在探究实验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之后,稍一总结这节课就可以结束了,多数都是这样设计的。但有一个老师在实验最后,为了更加直观形象的证实这一规律,她又亲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自己准备的灯丝,就把这根灯丝连接到电路里,用酒精灯直接给灯丝加热,然后观察与它串联的电流表的示数变化,确实看到电流表示数变小了,说明自身电阻变大了,给听课学生一个不容置疑的物理规律。像这个规律,如果学生没有亲眼看到,直接告诉他,往往学生对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程度没有概念,理解不深,甚至似信非信。
以上是我此次听课活动的一点感受,也是收获,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积极借鉴运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